佛山首例引进企业助推耕地保护项目
来源:南方日报     时间:2023-07-07 15:06:12

“目前耕地恢复已经完成了,正在等最后市里抽检。”在南海区里水镇北部的华穗耘谷现代农业产业园(下称“华穗耘谷”),近千亩的连片土地上冒出了番薯嫩叶,华穗耘谷总经理陈嘉浩告诉记者,接下来项目将计划垦造290亩水田。


【资料图】

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为数不多的千亩连片农田,在日前刚刚获得耕地恢复区级竣工验收,新增耕地面积788亩。而更令人关注的是,该项目是佛山市首例引进社会资本参与耕地保护的成功案例,由企业租用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。20年的土地租金收益将达1.5亿元,预计提供就业岗位超1600个。

南海正在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推进省实验区建设的战略支点、落实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关键抓手。在7月3日举办的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场推进会,陈嘉浩作为代表上台分享经验。其所在的华穗耘谷作为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五大亮点项目之一,正在全力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推动耕地保护。

社会资本参与耕地保护 4个月复耕800多亩土地

驱车经佛山一环东延线在万顷洋出口,驾车约10分钟就能来到汤村村和小布村,华穗耘谷现代农业产业园就位于此。

“这里之前主要是农户租来种花种菜,有一些丢荒,周边又脏又乱。”小北经济社副社长黄伯清所说的正是汤村村、小布村此前的农用地状态,30多家小型种植户在此作业生产,农户经营分散、规模小、现代农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,加上部分撂荒地、违规搭建的田头棚,成为村委管理的痛点、难点。

2022年8月,华穗耘谷正式签约入驻,承租面积约1600亩,其中拟新增恢复耕地及垦造水田约1000亩,规划设施农用地约332亩。项目自去年12月开始实施,力争5年内打造成现代农业产业园。

要做到千亩农用地连片复耕并不容易,华穗耘谷是如何达成的?背后又有何经验可以借鉴?

“当时我们注意到了解到佛山的耕地恢复工作方案,然后觉得小布和汤村的土地应该符合条件。”虽然是学测绘地理信息出身,但陈嘉浩和团队却看好未来现代农业这一新风口,希望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,借助政策扶持,在都市农业、乡村规划等领域谋求机遇。

作为里水本地人,陈嘉浩知道小布村、汤村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短板,即土地利用呈现碎片化、零散化特征,部分土地甚至出现撂荒的情况,经济效益较低。如能通过政策实现连片发展,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。

但在此之前,耕地恢复、垦造水田,特别是大规模的千亩连片土地整理,都是由政府财政进行整理储备,再进行招商引资,并没有社会资本参与的先例。要大胆创新这一方式,陈嘉浩决定主动出击。

“这个项目是我们主动找到政府去洽谈,并表示愿意来承租并进行复耕。”在陈嘉浩看来,资本介入政府的整理资金压力会降低,同时集约用地可以破解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碎片化问题,推动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、规模化发展。政府在整个项目中亦扮演着积极的角色,前期为企业解读政策,项目成功落地后后续的跟踪服务也是非常到位。而在监管方面,连片发展政府可以更加便捷监控耕地是否有被占用,同时又可以促成产业连片聚集,优化城市空间布局。

此外,民间资本相对雄厚,以专项债资金撬动民间社会资本参与耕地保护,有效规避因施工周期、工程质量、验收审批等问题导致项目失败带来的财政损失风险。

此言非虚。由于社会资金来整理,项目无需通过政府规划方案及投资预算、立项审批、招投标等行政审批成本、时间成本,最终该项目仅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800多亩的耕地恢复,建成了符合高质量农业发展需要的农田设施,有力助推了现代化农业技术落地。

持续运营成项目关键 打造特色种植及功能分区

显然,社会资本投资参与耕地恢复对于政府的利好显而易见,但对于企业来说也同样是一个很好的机遇。

于华穗耘谷而言,连片耕地更有利于科技设备等现代化农业技术落地,加上政策扶持,用地单亩成本降低、单亩产能提高,能让企业在投产上有了更多选择,新品种、高端种植、新工艺不断引入。根据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,集体土地流转年限大于15年,通过耕地恢复竣工验收并且承诺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,可以获得每亩11万元奖励资金,其中8万元是补贴给改造主体。

这意味着,华穗耘谷将会获得一笔不菲的补贴资金。“但其实这笔费用企业能赚到的并不多。”陈嘉浩说,企业前期进行土地治理和沟渠、生产路、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就已经支付大笔费用,未来20年企业共计要支付1.5亿元的土地租金,也正因如此,这个项目能否盈利的关键在于接下来的持续运营。

作为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,华穗耘谷的业务范围不只局限于传统农业生产。按照规划,该项目立足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和以“粮食种植为核心”的功能特点,规划打造以一产为本底的特色种植及功能分区。目前计划以水稻、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为主,以“水稻+禾虫”套养为特色,以辣椒、菌类、蔬菜轮作为季节特色农业,形成3片共计千亩的特色粮食种植区。同时,华穗耘谷将围绕“农业科学研究+科普教育+农业旅游”方向,积极与科研院所、高校合作,大力开展种子研发,同时打造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业旅游景区,开发自行车骑行游览环线、五彩农田风光带、种子研究和水稻试验区、传统耕读文化体验区等项目,设置田园研学中心、休闲驿站、工作站等服务点。

“具体主要分四步走。”陈嘉浩说,第一步首先是考虑土壤修复后种植有经济价值的粮食,比如水稻和禾虫共生项目,逐渐建立起自主的团队和设备从而降低种植成本;第二步是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做种业研究,或者科研机构的新品质试种等,从而通过其他方面实现创收;第三步则是农业科普教育。目前,华穗耘谷正在申请点状工地(即农业建设用地),并逐渐建起科普教育基地再与周边学校联动;最后将考虑发展农业旅游。

“我们计划利用5年时间,将这里打造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。”陈嘉浩表示,国家对现代农业日益关注,珠三角居民的消费水平和都市人渴望短暂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望,这让产业园的市场前景非常可期。

土地集约科学发展 政府-企业-村民实现共赢

社会资本参与农用地建设必须要平衡各方利益。“我们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出发点,是要把土地集约起来科学发展,最后实现政府、企业、村民三方共赢。”里水镇党委书记黄伟明一语道出了关键所在。

“随着华穗耘谷项目的进驻,小北经济社土地租金从原有的每年约1000元/亩提高到3600元/亩。”黄伯清说,这些土地之前租给外面公司种花种树,租金并不高。现在重新挂网出租后,租金提升到3600元/亩·年,而且每三年有一个递增,所以当时投票绝大部分村民均一致赞成。

在此带动下,2022年小北经济社村民的分红提升到4200元/年。按照合约期计算,仅土地租金20年就能为村集体带来1.5亿元收入,有效带动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从根本上提高村民收入和土地价值。不仅如此,项目建成后,这片沃土还能为周边村庄提供超1600个岗位。

当然,整个项目对于陈嘉浩来说,并非没有风险。“目前整体租金水平对比周边和全国其他地方来说,都是比较高的。”陈嘉浩说,珠三角发展都市农业,面临城市聚集带来的用地难和用地贵问题,制度保障配套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问题。此外,包括制度保障社会资本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和监管机制问题,仍需进一步共同探索解决方案。

陈嘉浩希望,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耕地保护的途径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。同时也希望多加宣传,让更多的人了解此类项目的意义并肯定参与者的付出。

目前,《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》(试点期两年)已经正式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备案,在日前的大会上,南海首次发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“4PMP机制”。针对耕地,大会提出,要以耕地集中整治区为指引,加强片区农用地流转管制,全力推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。南海希望,可以形成一批实践案例和制度成果,既为南海高质量发展“开路”,又为全国、全省同类地区“探路”,把南海改革的“金字招牌”擦得更亮。

文/ 南方日报记者李慧君

标签: